• 測評指標
  • 創(chuàng)建動態(tài)
  • 文明聚焦
  • 媒體東華
  • 校園文化
  • 志愿公益
  • 組織機構

學校立足易班前置開展2017級新生入學教育管理和服務工作

新生入學教育是新生步入大學的第一課。針對“95后”大學生的網(wǎng)絡生活特點,學校充分利用易班平臺,開發(fā)“新生入學教育”易班應用,集學校介紹、事項查詢、政策制度解讀、安全教育宣傳、互動交流、心理普測等功能于一體,將新生入學教育管理和服務工作前置,同時也搭建起了新生與學校、老師和同學們線上溝通的平臺,吸引了一大批新生注冊使用。截止目前,系統(tǒng)功能使用51290次,獨立訪客人數(shù)近3000人。

“易班+”迎新,個性化服務貼近需求

來自新疆的17級新生米熱扎提·熱合曼錯過了中國銀行借記卡的激活時間,正當他煩悶發(fā)愁時,在新生報道材料中找到了《易班使用微手冊》,完成易班認證后,他不僅聯(lián)系到了輔導員孫璐璐得知了解決辦法,還從入學教育系統(tǒng)“新生攻略”版塊中了解了入學準備、報道注意事項等。他說這份貼心的攻略讓他千里之外的求學之路多了許多從容。

 “易”路同行,一路真情相伴。暑假期間,我校58名專兼職新生輔導員全部進駐易班為新生答疑解惑,東華易班機構號為新生們量身定做了10個迎新“大禮包”精品帖,報到流程、各學院入學教育日程表、家長會查詢、校園一卡通使用視頻等一應俱全,發(fā)布至今,累計瀏覽量10萬多人次。

             

學校還組織易視傳媒工作室學生團隊利用暑期社會實踐的契機,先后走訪了安徽、河北、陜西、遼寧等地,采訪來自不同地區(qū)、身處不同家庭環(huán)境的2017級新生對大學學習生活的美好憧憬,收集父母對孩子的愛和殷切希望,讓新生們懷揣親情與夢想,更加珍惜大學時光。采訪的素材被制作成了微視頻《青春蛻變同行》在2017級新生開學典禮上播出,視頻中新生家長對子女的不舍牽掛和殷切寄語深深打動著現(xiàn)場師生。

          

  未入校,先入“班”,提前感受大學生活

為了方便新生交流,東華易班還打造了網(wǎng)上班級平臺,易班班級已然成為新生提前了解學校、老師和同學的重要平臺。8月下旬,材料學院理科實驗班的小李同學就在易班上找齊了所有同班同學,并開始集結所有人的智慧,設計屬于他們自己的班服。小李告訴記者,“之前,我們都是在百度貼吧、QQ群里大海撈針似的找同班同學,響應的人很少,現(xiàn)在只要登錄易班可以直接進入我們的班級群,真是太方便啦?!?/p>

而紡織學院輔導員葉嘉琪利用網(wǎng)絡班級在短短的1個月之內(nèi)已經(jīng)開了3場線上新生交流會,內(nèi)容包括學院專業(yè)介紹、大學常見問題、試驗班選拔、大一選課、班級建設等新生最關注的問題。學生們真摯且活潑生趣的自我介紹給葉嘉琪留下了深刻的印象:“雖然我們還未見面,但我已經(jīng)感受到了他們很強的歸屬感和集體榮譽感以及積極奮進的狀態(tài)?!?/p>

               

  創(chuàng)“易”無限,體驗不一般的線上開學季

為了讓新生更好地體驗校園生活,各學院易班也以多種方式,幫助新生了解在東華的衣、食、住、行、學,切實幫助大學生順利完成適應過渡期,開啟嶄新的大學生活。服裝學院遴選優(yōu)秀學生骨干組建班導生線上答疑團,機械學院發(fā)布開學暖心貼士,外語學院發(fā)起“易言易語聊大學”活動,理學院發(fā)布“易起玩轉大學”系列服務貼,信息學院則用時下最流行的視頻直播方式,帶新生提前感受東華校園和大學城周邊,累計觀看人數(shù)超6000人。

             

“新生任務”系列活動中,各學院通過“做任務、贏網(wǎng)薪、換禮品”的形式,讓新同學盡快熟悉易班操作,融入大學的網(wǎng)絡生活。新生班服設計大賽共收到作品30件,通過線上評比,開學當天獲獎作品就能出現(xiàn)在獲勝班級同學的手中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材料學院組織“鄉(xiāng)音大作戰(zhàn)”活動,讓同學們在說方言、猜方言的過程中,增進對彼此的了解,感受五湖四海語言文化的魅力;環(huán)境學院、紡織學院組織“秀出你的家鄉(xiāng)”班級攝影大賽,通過介紹家鄉(xiāng)拉近同學間的距離;化工與生物學院 “贏在起跑線”系列活動,通過職業(yè)規(guī)劃大賽“老臘肉”的獲獎作品展現(xiàn),讓大學新生向朋輩榜樣學習,明確目標,提早規(guī)劃,贏在大學起跑線;計算機學院設計“七彩名帖”,在新生開學七天中按色彩佩戴,寓意新同學即將開啟大學的七彩時光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發(fā)布者:柴煜 發(fā)布時間:2017-09-19
校方微信訂閱號
校方微博
東華大學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