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東華大學報》刊載評論文章《迎著風雨向前進》
2020,注定是個風雨兼程之年。疫情肆虐之下,我們在“云端課堂”書寫育人初心,在實驗室駛向星辰大海,用勠力奮發(fā)呈現(xiàn)了一次精彩的集體亮相。然而,眺望前行之途,依然荊棘滿道,疫情云翳尚未散去,尚有“學科建設”“服務區(qū)域發(fā)展”等硬核任務橫亙在前?!岸妨T艱險再出發(fā),踏平坎坷成大道?!闭鞒讨械摹把┥健薄安莸亍?,需要我們以“滿格電”的狀態(tài)去跨越;“十三五”完美收官“十四五”縝密謀劃,需要我們抱持“奮力跑”的精神去告成。
處大事貴乎明爾能斷,處難事貴乎通而能變。無數(shù)歷史經(jīng)驗啟示我們,經(jīng)驗主義、教條主義、本本主義,是隱藏在每一個人身邊的破壞者,是我們前進路上的絆腳石。要識山中路,須問砍柴人。不看盡“壽客金英”,怎知黃花也可遍地金?全球“伴疫生存”加劇了現(xiàn)實多元多變的態(tài)勢,我們只有多察實情、多聽心聲,篤學敏思,洞察“黑天鵝”、緊盯“灰犀牛”,跳出教條的藩籬,突破程式化的思維,未雨綢繆,主動應變,果斷優(yōu)化決策和行動過程,方可助力東華美好愿景變成真切實景。
發(fā)展無非就是問題的破解和消亡,現(xiàn)實也無非是問題的存在和涌現(xiàn)。質言之,解決問題是推動東華奮進新突破的“不二法門”。有人問大科學家愛因斯坦:“您腦子里都裝著什么?”愛因斯坦回答說:“我腦子里始終都裝著問題?!敝挥斜3謴娏业膯栴}意識,才能增強洞察問題的敏銳性。在工作中,心中裝著問題、努力解決問題折射出的是一種態(tài)度,更是一種責任。一般而言,思考越具體,思路越清晰;思考越深入,決策方法越科學。通過思考,找準問題癥結,進行靶向治療,精準滴灌,一個堡壘一個堡壘破,以“工作見底”推動學校各項工作落地落細。
沉著,是一切風云激蕩的出征甲板。不少改革發(fā)展任務,莫不有時間窗口,需要壓茬推進,響鈴交卷。誠然,時間的不可逆性勢必激發(fā)“一萬年太久,只爭朝夕”的緊迫感,同時也容易滋長急于求成的冒進情緒。每臨大事有靜氣。不管科學研究、教書育人還是管理服務,都要遵循“欲速不達”的道理?!叭讼蜢o中忙”,越是等不起,越要坐得?。辉绞锹坏?,越要沉住氣。所謂沉著,既非遲鈍,也非麻木,而是頭腦清晰,步履堅定。管理學認為,提高效益的秘訣,在于“正確地做正確的事”。方法對頭是效率,減少失誤是效率。快落實與慢功力,合在一起會創(chuàng)造出色的時間效益。
平坦的路好走,但泥濘的路才可以留下腳印。讓我們擔負起自己的使命,迎著風雨,向前行!
(文章刊載于《東華大學報》460期 )